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教学文档 > 读书笔记

呼兰河传读书笔记

时间:2024-02-21 17:25:33
呼兰河传读书笔记15篇

呼兰河传读书笔记15篇

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,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,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书笔记如何写了哦。是不是无从下笔、没有头绪?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呼兰河传读书笔记,欢迎阅读,希望大家能够喜欢。

呼兰河传读书笔记1

《呼兰河传》是一篇伟大的杰作!

萧红是个心思寂寞的人,但是从她身上我又看到一股极不平凡的魅力。就像她写的《呼兰河传》,有人说它像小说,又有人说它像自传,萧红的文章就是这样,在不知不觉中令人不明其中的因此然。

《呼兰河传》不像《城南旧事》,虽然同样是写小城里的故事,可《城南旧事》给我的感觉像是一朵含苞怒放的花,紧紧的让人读得轻快自然;但《呼兰河传》不一样,它就像一盘颜料,什么赤橙黄绿青蓝紫全都混在一齐,令人琢磨不透,可又别有一番韵味!

《呼兰河传》是一片美文,文章中,极有艺术感的文字令人心动不已;《呼兰河传》也是一篇寂寞的小说!当时的萧红,一个人身在沦陷的香港,心中苦闷而寂寞,这种情绪,透过文字渗透进了我们心中。

在第二章《小城三月》中,我在不知不觉中,又看到了另一个萧红。小城的三月风景如画。瞧,“三月的原野绿了,像地衣那样绿,透在那里、那里”,好一个“那里、那里”,连一片草地都能写得如此唯美、动人!

再看看第三章《生死场》,哎,如此悲伤、凄凉,令人心痛。

《呼兰河传》是立体的、有寂寞、有完美、有悲伤、有期望。今年秋天,我读了一篇故事,这故事,没有华丽的词语做点缀;没有优美的句子做装饰;有点只是灰白的画面,但是从灰白的画面中,我分明听到了了一曲凄凉的笛声,能让我听到这笛声的恐怕只有这《呼兰河传》了!

呼兰河传读书笔记2

《呼兰河传》这本书,我似乎也走进了这个被身逢国难、颠沛流离的年代;想到了一直生活在极度艰难的岁月里的作者——萧红;也想到她曾经说过的话:半生尽遭白眼冷遇,身先死,不甘,不甘……

《呼兰河传》这本书中,第四五章让我情有独钟。一个就是作者与自己祖爷那个园子,而另一个就非常凄凉、离作者家不远的团圆夫妇一家。

我们先来看看作者与祖父的园子,在这一章节的文章中跟我们语文书中第十八课《我和祖父的园子》一样,也都讲的是作者小时候那天真活泼的样子;那无忧无虑的童年。与作者一样,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最美好的童年,但在书中看到作者的童年,似乎就像我们越过了时空的界线,回到呼兰河那座小镇,看着这些,我也有时会暗暗发笑,这一切真是太有趣了,就比如说作者第一回见到大雨的时候,就用装东西的大坛子顶在头上,一路猛冲,冲回了家,但门坎太高了,冲不过去,猛一跳,过是过去了,但就像刹不住的汽车直向祖父冲了过去,后果不堪设想。这样有趣的事情数不胜数,可见她的童年是多么的有趣!

呼兰河传读书笔记3

春夏秋冬,一年四季来回循环地走,那是自古也就这样的了。风霜雨雪,受得住的就过去了,受不住的,就寻求着自然的结果,那自然的结果不大好,把一个人默默地一声不响地就拉着离开了这人间的世界了。至于那还没有被拉去的,就风霜雨雪,仍旧在人间被吹打着。逆来顺受,你说我的生命可惜,我自己却不在乎。你看着很危险,我却自己以为得意。

不得意怎么样?人生是苦多乐少。那粉房里的歌声,就像一朵红花开在了墙头上。越鲜明,就越觉得荒凉。他们就是这类人,他们不知道光明在哪里,可是他们实实在在地感得到寒凉就在他们的身上,他们想击退了寒凉,因此而来了悲哀。

他们被父母生下来,没有什么希望,只希望吃饱了,穿暖了。但也吃不饱,也穿不暖。逆来的,顺受了。顺来的事情,却一辈子也没有。磨房里那打梆子的,夜里常常是越打越响,他越打得激烈,人们越说那声音凄凉。因为他单单的响音,没有同调。

呼兰河传读书笔记4

今天上午开始整理读书笔记,又重新翻开这本书,仍旧忍不住想从随便什么地方开始读下去,一直再读完。而且见了谁,都想说起这本书。我想对于我,这样子的话,对于我就是一本我喜欢的好书。

萧红,生于黑龙江呼兰河县,31岁的时候就病逝了。幼年丧母,父亲性格暴戾,她只有从年迈的祖父那里享受些许人生的温暖,寂寞孤寂的童年形成了她孤独,敏感,矜持而又倔犟的性格。

我终于觉得这本《呼兰河传》不再单是萧红对于自己童年生活的一段回忆了。呼兰河城的刻板守旧,母亲的冷漠,父亲的暴戾,爷爷的关爱,小团圆媳妇的死,磨坊的冯歪嘴子的苦难,有二伯的古怪,“我”家的荒凉寂寞……

一切好像尽是热闹的,年复一年,日复一日,呼兰河城每天都像规定好的一样,生病了就应该到“李永春”药店,再不管事也应该这样做,因为这个城里的民众就是这样过下来的;大泥坑再给人制造诸多的不便,也从未有人想要填平它;生病很厉害就应该跳大神;团圆媳妇太健康太大方就是不正常……一切好像必须像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样子,不能有丝毫的改变,也不允许有,似乎也从未有人想要去改变。生活就这样陈旧地走下去,小城的人一年一年地这样允许自己迂腐固执下去,竟总是认为自己善良美好的人们却是有着这样不被人看见的丑恶。

或许这些人性的丑恶至今还存在着。在某一个寂寞而繁华的小城固执地生存。

在热闹繁华看尽的人生,这样饱尝寂寞孤独的女子才有这样一双灵澈的眼睛,洞察掩藏在光明背后的黑暗的人性的愚昧。

呼兰河传读书笔记5

1、讲述了故乡呼兰河城的大环境。

2、故乡呼兰河城的精神面貌,娱乐。

3、故乡呼兰河城的自己家里的故事,和祖母祖父亲戚间的故事。

4、故乡呼兰河城作者的邻居街坊的故事。

5、因为跳大神团圆媳妇的死。

6、在城里四处游荡好吃懒做的有二伯。

7、工人冯歪嘴子的生活。

通过,第一章介绍的故乡的整体环境,轻轻松松把读者引进故乡呼兰河城,让读者感受到呼兰河城是一个自然,美丽,可爱的地方,“春夏秋冬,一年四季来回循环的走,那是自古也就这样的了,风霜雨雪,受得住的就过去了,受不住的就寻着自然的结果。”在当时没有出现信息工具,当然他们也有自己的娱乐方式,晚饭后大家(邻居们)围坐在一起,看天上的火烧云,唠唠家常。

每一章读后感受如同矛盾评价的“有讽刺,也有幽默,开始读时有轻松之感,然而愈读下去心头就会一点一点沉重起来,可是仍然有美,即使美得有点病态,也仍然不能不使你炫。”

读完第五章,因为跳大神团将一个如花的少女活活整死。我的眼角湿润了。因为人们的愚昧和无知,在那个时代女性的地位始终不可以和男人平起平坐,他们的行为举止一定要附和当时人们所认为的规矩,说话小声小气,走路慢油油,一旦不符合标准一传十,十传百,都认为你是外星人来的怪物,没有自我可言,更无法谈论女性自己的想法,要么使用酷刑(暴打)让你顺服。

团圆媳妇因为平时大大咧咧,为了把活做完, ……此处隐藏3367个字……样忙碌,到底是为了什么?

《呼兰河传》从多个方面给我们描述了作者萧红童年时代的人间冷暖,萧红用一颗悲天悯人的心看待这个世界,我们能够听见萧红在哭泣,在呐喊,在试图唤醒人们的心灵

呼兰河传读书笔记11

《呼兰河传》这本书是著名作家萧红写的,书中记载了萧红的童年时光,有悲伤、有欢乐。呼兰河是萧红小时候所住的地方,她的祖父死在了那里,她的二伯也死在了那里,这本书里说了那里的冬天很冷,天空是灰色的,大地被冻裂了,整天飞着清雪。还说了这里卖麻花的人很多,虽然是冬天,但他们(卖麻花、卖豆腐的人们)还是坚持着卖。

一到黄昏,人们就络绎不绝地去看河灯。这边的人还喜欢跳大神(一种迷信)。萧红小时候很顽皮,每次祖父去除草,她也跟着去。然后把旁边的花一朵一朵摘下来,然后一朵一朵地插到祖父的草帽上。祖父浑然不知,还以为是那年春天雨水大呀,这棵玫瑰开得特别香,二里路也闻得到。回家后,那插满玫瑰花的草帽惹得全家哈哈大笑,可开心啦。

萧红虽然有时很顽皮,但有时也很懂事。她的祖母死的时候,来了很多人。虽然萧红不关心祖母的事,但是她招待客人招待得很好。她把她的小哥哥带到花园里一一把东西介绍给他,自己也不打扰其他人。随着故事中萧红的一天天长大,慢慢的,那里的小城特色我也了解了不少。他们跳大神,看河灯,看小团圆媳妇,《呼兰河传》读完了,而我的心情很久很久都沉浸在那一片片有欢乐、也有悲伤的画面中!

呼兰河传读书笔记12

这一章主要讲了萧红童年时代,与她的祖父、祖母一齐生活的点滴记忆。开头一篇便是我们课本中学到的《祖父的园子》。课文总之没有原著好,太多的删删改改,没有了原来的味道。这一章的文字真是质朴无华,散发着田野的芳香,写得太自然了。

“花开了,就像花睡醒了似的。

鸟飞了,就像鸟上天了似的。

虫子叫了,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。

一切都活了。”

我太喜爱这段文字了,在那个年代,能写出这样自由的文字,真是不一般!我仿佛看到那“蓝悠悠的天空、明晃晃的阳光”、“蝴蝶乱飞,蜜蜂嗡嗡地叫着”,所有的一切,都那么无忧无虑。

我还喜爱萧红的祖父。“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,祖父的笑,常常笑得和孩子似的。”她的祖父对她很好。村里的小猪小鸭掉井了,祖父会用泥包起来烧给她吃。“把小猪的皮一撕开,立刻冒了油。”再蘸点盐、韭菜花,啊!真香啊!我都要咽口水了。她的祖父是个和蔼慈善的老人,我最喜爱他的就是,他从来不会批评、训斥小孩子,总是心平气和。萧红学种地,把好好的菜种踢飞了,犯了错,祖父依旧笑呵呵的。她吃熏小猪时,没有一点儿吃相,“满嘴油,随吃随在大襟上擦着”,祖父看了也并不生气。他的祖父有教养、有气度。我猜想他必须是个家道中落的文人,说不定还是个秀才呢。文中提到:“祖父教我的《千家诗》,并没有课本,全凭口头传诵。”我觉得他必须不是个普普通通的农民,他有文化,萧红的文学修养也许就是祖父从小培养的结果。因此我更加钦佩他的祖父了。

萧红不喜爱她的祖母,我也是。她的祖母洁癖严重,以她屋的窗纸最白净。而萧红偏偏要捅破这雪白的窗纸。而严厉的祖母就躲在窗外,她一捅,祖母就拿个大针在她的手指上狠狠地一扎。这样的教育方式到此刻也算得平常,比如小孩子乱摸乱动,要挨手扳、要罚站,掉饭粒要挨罚,吃手指要挨敲。。。。。。而且她的祖母还爱骂人,她骂祖父是个“死脑瓜骨”,骂萧红是“小死脑瓜骨”,哎!可惜她先死了,不知道这个“小死脑瓜骨”长大以后,竟成了有名的作家。

她的祖母死时,家里来了很多人。我也说不上那些人究竟是些什么人。总之他们是来办丧事的。还说“阴间有十八关,过到狗关的时候,狗就上来咬人。”但是,他们有绝招,用油锅炸了许多的面饼,说是什么“打狗饽饽”,“用这饽饽打狗,狗就不敢咬人了。”哈哈,这些封建迷信可真是“神乎其神”啊!真的有“十八关吗?”,《祝福》里的祥林嫂不是最爱问“有没有地狱?”“死后有没有魂灵吗?”,我也很想知道!

呼兰河传读书笔记13

在这个暑假,我读了一本萧红著的《呼兰河传》。它,就像一部黑白电影,把我带进了二十年代的中国;它,就像回忆童年的散文,既有寂寞,也有忧伤。

灰色的世界,简单的描述,却生动的把我带入了二十年代的呼兰河镇。文章中的团圆媳妇是一个美丽可爱的小姑娘,她才十二岁,本应该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女孩。可是却被卖到了别人家里,一个人孤独的生活在衣柜陌生的环境里,尽心尽力地做事,可是却动不动就受到婆婆打骂。那可怜的小团圆媳妇匆匆地离开了人世,让她的家人心酸的不是她那年轻的生命,而是自己为了她用了那么多的钱·····在那个年代,她们的遭遇在人们严重时自作自受的,是上天给你安排好的,只能听天由命是没有人可以挽救的。

我们的童年是自由的,就像一幅画,就像一首诗,就像一首欢快的歌,没有烦恼,没有纷争。相比较,我们的童年是幸福的,是无忧无虑的。

每个人的童年是如此的不同,作者的童年是无知的,是苦难的,是悲凉的。让我们珍惜我们那美好的童年,将来再次回味这份属于自己的美好童年吧!

呼兰河传读书笔记14

古语说,“女子上不了战场。”其实不对的,这井多么深,平白的你问一个男子,问他这井敢跳不敢跳,怕他也不敢的。而一个年青的女子竟敢了,上战场不一定死,也许回来闹个一官半职的。可是跳井就很难不死,一跳就多半跳死了。

人若老实了,不但异类要来欺侮,就是同类也不同情。可见温顺也不是怎么优良的天性,而是被打的结果。甚或是招打的原由。

假若有人问他们,人生是为了什么?他们并不会茫然无所对答的,他们会直接了当的不加思索地说了出来,“人活着是为穿衣吃饭。”再问他,人死了呢?他们会说:“人死了就完了。”逆来顺受,你说我的生命可惜,我自己却不在乎。你看着很危险,我却自己以为得意。不得意怎么样?人生是否苦多乐少。那粉房里的歌声,就像一朵红花开在了墙头上。越鲜明,就越觉得荒凉。

呼兰河传读书笔记15

暑假期间,我阅读了一本名叫呼兰河传的书,书中讲了许多我和祖父有趣的故事,如果想知道就继续往下看吧。

我记得有一段特别有趣,讲了我在后园摘了一把玫瑰,给祖父戴在草帽上,而祖父却不知道,还说:“今年雨水大,花香二里都能闻见。”从这能看出来祖父非常疼爱我。

作者出生时祖父已经六十多了,作者三。四岁时,祖父已经快七十了,七十岁的祖父很爱我,爷俩在后园笑个不停,后园就是我的天堂,想干什么就干什么,很自由。

书里还讲了在东二街上有个大泥坑很深,那个大坑淹死好多生命,那个大坑家家户户都知道,有的人说拆墙,种树,就没有人说把这个坑填平。

在作者的描述中,她的童年是很快乐的,也是寂寞的。她从小在后园长大的,我和外祖父一起玩,一起干活。

书中写到团园媳妇是一个美丽可爱的十二岁姑娘,才十二,本该是有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,而她却卖给一户人家做童养媳,很可怜。这让我想起了我们的新社会,没有重男轻女,没有战争。

啊,我真想永远留在童年,可快乐的时光总是过的那么快,童年只有一次,我们要珍惜哟。作文

《呼兰河传读书笔记15篇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